香港大學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的初步建議修訂方向

香港大學(港大)今日(七月十一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會議上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最新進展,包括與持份者的溝通、選址評估的結果和理據、發展計劃的初步修訂方向,以及初步的發展時間表。

港大在會議上向城規會委員介紹了發展計劃的初步建議修訂方向並交流意見。匯報重點涵蓋發展計劃的主要建議修訂內容、其理念與重要性,以及使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有關調整是基於2024年11月城規會會議後,港大在諮詢過程中收集到的各方意見而作出。

修訂建議初步方向的重點概述如下:

降低發展密度及用地面積: 採納南區區議會及社區人士的建議,港大建議調整選址邊界,將一幅現規劃為「住宅(丙類)6」的用地納入擬議選址範圍。總用地面積亦較原方案減少7,000平方米,即約百分之十五。

保留更多綠化地帶:在調整選址邊界後,將可保留超過75%的綠化地帶(約3.2公頃)。餘下綠化地帶將主要用於提升連接性(見下點)。港大將繼續探討其他措施,盡可能保留更多樹木,並透過創新設計進一步提升用地的綠化覆蓋率。

提升連接性:建議增建一條貫通國際創新中心的道路,以促進內部的行人和車輛流通。國際創新中心亦計劃開放這條道路供公眾使用,進一步改善區內的交通暢達性,緩和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人車流的潛在壓力。

保留視覺通透性和空氣流通:調整後的選址邊界將與上碧瑤灣保持超過100米的間距,並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現有建築物保留至少30米的距離。此外,國際創新中心未來的設計將包含景觀及通風走廊、林蔭大道和綠化休憩空間等元素。國際創新中心的建築高度和佈局設計,亦將與周邊現有發展互相協調。

港大強調不會在國際創新中心内設置P3 或 P4 生物安全級別的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均會符合嚴格的國際安全標準和指引管理。

港大歡迎城規會委員就大學今日的匯報提出正面意見及具體建議,亦認同在規劃國際創新中心時保持和公眾互動的重要性。在未來數月,港大將繼續與不同持分者溝通,包括但不限於立法會議員、區議員、社區領袖、社區代表、居民、學校及環保團體等,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制訂修訂發展計劃。港大目標在2026年3月提交修訂發展計劃及分區計劃大綱圖的相關修訂供城規會考慮。

在2026年3月提交修訂發展計劃前,港大項目團隊將於擬議選址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包括但不限於交通影響評估、視覺影響及空氣流通評估、樹木及生態調查、土力工程勘察等),以制訂可顧及國際創新中心需要,同時平衡社區人士意見的修訂方案。大學將以務實的態度推進國際創新中心發展。

國際創新中心初步發展計劃已上載至項目網站(https://gic.hku.hk/)。港大誠邀公眾人士,特別是薄扶林區居民,透過網上表格提交意見,以進一步完善發展計劃。港大將在後續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詳細考慮持份者及政府部門的意見。此外,港大會繼續透過項目網站提供最新及準確的資訊,確保公眾能及時掌握項目的最新進展。


關於國際創新中心

國際創新中心定位為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石的世界級深科技研究設施,致力成為上游研究的樞紐,專注於知識創造與源頭創新,為人類面臨的挑戰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及帶來改善人類生活的發展機遇。

香港正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對世界級研究設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時推進國際創新中心的建設,將有助提升香港吸引頂尖創新科技及科研人才來港進行研究並實現突破的實力,從而成為加速香港經濟轉型的關鍵引擎。中心内將提供科研人員所需的實驗室、研究用途辦公室、學術會議場地、供短期訪問研究員使用的宿舍及相關配套設施,以支持科研人員進行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

related news

「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初步建議修訂方向(2025年7月)

香港大學(港大)今日(七月十一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會議上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最新進展,包括與持 […]

Read More

香港大學回應城市規劃委員會維持將薄扶林擬議國際創新中心用地劃為「未決定用途」地帶的決定

香港大學(港大)今日(七月十一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會議上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最新進展,包括與持 […]

Read More

「國際創新中心」 (GIC) 最新進展 

香港大學(港大)今日(七月十一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會議上匯報國際創新中心發展計劃的最新進展,包括與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