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港大)今日(七月十一日)在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会议上汇报国际创新中心发展计划的最新进展,包括与持份者的沟通、选址评估的结果和理据、发展计划的初步修订方向,以及初步的发展时间表。
港大在会议上向城规会委员介绍了发展计划的初步建议修订方向并交流意见。汇报重点涵盖发展计划的主要建议修订内容、其理念与重要性,以及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关调整是基于2024年11月城规会会议后,港大在咨询过程中收集到的各方意见而作出。
修订建议初步方向的重点概述如下:
• 降低发展密度及用地面积: 采纳南区区议会及小区人士的建议,港大建议调整选址边界,将一幅现规划为「住宅(丙类)6」的用地纳入拟议选址范围。总用地面积亦较原方案减少7,000平方米,即约百分之十五。
• 保留更多绿化地带:在调整选址边界后,将可保留超过75%的绿化地带(约3.2公顷)。余下绿化地带将主要用于提升连接性(见下点)。港大将继续探讨其他措施,尽可能保留更多树木,并透过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 提升连接性:建议增建一条贯通国际创新中心的道路,以促进内部的行人和车辆流通。国际创新中心亦计划开放这条道路供公众使用,进一步改善区内的交通畅达性,缓和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人车流的潜在压力。
• 保留视觉通透性和空气流通:调整后的选址边界将与上碧瑶湾保持超过100米的间距,并与心光盲人院暨学校的现有建筑物保留至少30米的距离。此外,国际创新中心未来的设计将包含景观及通风走廊、林荫大道和绿化休憩空间等元素。国际创新中心的建筑高度和布局设计,亦将与周边现有发展互相协调。
• 港大强调不会在国际创新中心内设置P3 或 P4 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均会符合严格的国际安全标准和指引管理。
港大欢迎城规会委员就大学今日的汇报提出正面意见及具体建议,亦认同在规划国际创新中心时保持和公众互动的重要性。在未来数月,港大将继续与不同持分者沟通,包括但不限于立法会议员、区议员、小区领袖、小区代表、居民、学校及环保团体等,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制订修订发展计划。港大目标在2026年3月提交修订发展计划及分区计划大纲图的相关修订供城规会考虑。
在2026年3月提交修订发展计划前,港大项目团队将于拟议选址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影响评估、视觉影响及空气流通评估、树木及生态调查、土力工程勘察等),以制订可顾及国际创新中心需要,同时平衡小区人士意见的修订方案。大学将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国际创新中心发展。
国际创新中心初步发展计划已上载至项目网站(https://gic.hku.hk/)。港大诚邀公众人士,特别是薄扶林区居民,透过网上表格提交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发展计划。港大将在后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详细考虑持份者及政府部门的意见。此外,港大会继续透过项目网站提供最新及准确的信息,确保公众能及时掌握项目的最新进展。
关于国际创新中心
国际创新中心定位为以跨学科研究为基石的世界级深科技研究设施,致力成为上游研究的枢纽,专注于知识创造与源头创新,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及带来改善人类生活的发展机遇。
香港正积极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枢纽,对世界级研究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时推进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将有助提升香港吸引顶尖创新科技及科研人才来港进行研究并实现突破的实力,从而成为加速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中心内将提供科研人员所需的实验室、研究用途办公室、学术会议场地、供短期访问研究员使用的宿舍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
港大在会议上向城规会委员介绍了发展计划的初步建议修订方向并交流意见。汇报重点涵盖发展计划的主要建议修订内容、其理念与重要性,以及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关调整是基于2024年11月城规会会议后,港大在咨询过程中收集到的各方意见而作出。
修订建议初步方向的重点概述如下:
• 降低发展密度及用地面积: 采纳南区区议会及小区人士的建议,港大建议调整选址边界,将一幅现规划为「住宅(丙类)6」的用地纳入拟议选址范围。总用地面积亦较原方案减少7,000平方米,即约百分之十五。
• 保留更多绿化地带:在调整选址边界后,将可保留超过75%的绿化地带(约3.2公顷)。余下绿化地带将主要用于提升连接性(见下点)。港大将继续探讨其他措施,尽可能保留更多树木,并透过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 提升连接性:建议增建一条贯通国际创新中心的道路,以促进内部的行人和车辆流通。国际创新中心亦计划开放这条道路供公众使用,进一步改善区内的交通畅达性,缓和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人车流的潜在压力。
• 保留视觉通透性和空气流通:调整后的选址边界将与上碧瑶湾保持超过100米的间距,并与心光盲人院暨学校的现有建筑物保留至少30米的距离。此外,国际创新中心未来的设计将包含景观及通风走廊、林荫大道和绿化休憩空间等元素。国际创新中心的建筑高度和布局设计,亦将与周边现有发展互相协调。
• 港大强调不会在国际创新中心内设置P3 或 P4 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均会符合严格的国际安全标准和指引管理。
港大欢迎城规会委员就大学今日的汇报提出正面意见及具体建议,亦认同在规划国际创新中心时保持和公众互动的重要性。在未来数月,港大将继续与不同持分者沟通,包括但不限于立法会议员、区议员、小区领袖、小区代表、居民、学校及环保团体等,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制订修订发展计划。港大目标在2026年3月提交修订发展计划及分区计划大纲图的相关修订供城规会考虑。
在2026年3月提交修订发展计划前,港大项目团队将于拟议选址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影响评估、视觉影响及空气流通评估、树木及生态调查、土力工程勘察等),以制订可顾及国际创新中心需要,同时平衡小区人士意见的修订方案。大学将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国际创新中心发展。
国际创新中心初步发展计划已上载至项目网站(https://gic.hku.hk/)。港大诚邀公众人士,特别是薄扶林区居民,透过网上表格提交意见,以进一步完善发展计划。港大将在后续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详细考虑持份者及政府部门的意见。此外,港大会继续透过项目网站提供最新及准确的信息,确保公众能及时掌握项目的最新进展。
关于国际创新中心
国际创新中心定位为以跨学科研究为基石的世界级深科技研究设施,致力成为上游研究的枢纽,专注于知识创造与源头创新,为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及带来改善人类生活的发展机遇。
香港正积极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枢纽,对世界级研究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时推进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将有助提升香港吸引顶尖创新科技及科研人才来港进行研究并实现突破的实力,从而成为加速香港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中心内将提供科研人员所需的实验室、研究用途办公室、学术会议场地、供短期访问研究员使用的宿舍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